云南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,年平均气温21.6℃,光热充足、干燥少雨、霜雪罕见,是青海省北育南繁的理想之地。当北国大地被冰雪覆盖,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却在云南省元谋县,迎着温暖的阳光,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农业科研攻坚之旅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冬闲不闲”的奋斗精神。
位于南繁村的麦类(小麦、青稞)南繁基地是农科院最早在元谋建立的南繁基地,历经50载,已发展成为种质资源鉴定、新品系创制、品种选育、原种扩繁、基础研究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麦类南繁基地。累计选育出优质高产麦类品种44个,其中小麦32个,青稞12个,实现了青稞、小麦在生产上的品种更新换代。昆仑15号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的农业主导品种,昆仑17号为青海省育成的第一个黑青稞品种。2025年麦类作物(小麦、青稞)南繁面积约20亩,种植种质资源约1000份(3亩),新品种(系)鉴选材料2000份(10亩),新品种繁殖30份(7亩)。麦类团队成员在关键发育期内,认真开展麦类作物杂交和性状调查工作,并于冬闲轮休期间开展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,通过培育优质麦种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位于南繁村的春油菜南繁基地,历经35载,已发展成为集种质资源鉴定、亲本繁殖、杂交种制种、新品种选育、种子纯度鉴定及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育种基地。每年9月至次年4月,春油菜南繁基地一派忙碌,教师职工交替驻扎。2025年春油菜南繁面积35亩,种植约1.4万份种质资源,开展亲本繁殖、小规模杂交种制种等多项关键工作。通过西宁-元谋两地南繁北育,加快育种进程与效率,成功选育出20个优质春性油菜品种,实现三次品种更新换代。青杂5号被农业农村部选为全国9个骨干品种之一、青杂12号被农业农村部选为全国6个成长型品种之一。此外,该基地还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实践平台,助力学校农科人才培养。
特色园艺作物南繁基地位于青海省农作物南繁基地内,该基地于2024年度正式运行。2024年度,南繁基地首次开展特色园艺作物加代试验。2025年冷凉蔬菜南繁面积为10亩,对辣椒、番茄、莴苣(生菜)、芫根和鸡腿葱等263份资源进行越冬适应性研究,并开展19个品种的加代繁种试验,目前大部分材料已完成定植,进入旺盛生长期,试验进展顺利,为蔬菜科研迈向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农科人用他们的辛勤付出,在南繁和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,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不仅推动了青海省农业科技进步,更为农产品稳产保供、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,成为冬闲休假中一道温暖而又充满希望的风景线。